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通水10年综合效益显著
发布日期:2023-11-17
阅读量:1339

2013年11月15日,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以下简称“东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通水10年来,水利部、沿线地方政府及工程运管单位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持续加强调度管理,确保工程安全运行和效益发挥。截至2023年11月10日,东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入山东61.38亿立方米,受水区直接受益人口超0.68亿人。2019年以来,通过东线北延应急供水工程(以下简称“北延工程”),累计向河北、天津调水5.87亿立方米,综合效益显著。


一是区域水资源配置格局进一步优化。东线一期工程的建成通水,进一步完善了江苏省的水网体系,构建了山东省“T”字型骨干水网,有效增加了区域水资源供给保障能力。工程保障了江苏省各项用水需求尤其是农业灌溉用水需求,有效应对2019年苏北地区60年一遇气象干旱,江苏粮食总产连续9年稳定在700亿斤以上,2022年首次突破750亿斤。2016年以来,工程向胶东地区调水超25亿立方米,有效应对了胶东地区2017、2018年连续干旱,保障了供水安全。北延工程将供水范围扩展至河北、天津,为保障津冀地区春灌储备水源,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巩固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成效提供了有力的水资源支撑。


二是沿线河湖生态环境复苏持续推进。水利部及沿线地方政府坚决贯彻“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原则,强力推进水污染治理和河湖生态修复。工程通水以来,调水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通过水源置换、生态补水等措施,有效保障了沿线河湖生态安全。昔日被称为“酱油湖”的南四湖目前已跻身全国水质优良湖泊行列,“泉城”济南再现四季泉水喷涌景象。北延工程向大运河补水3.34亿立方米,助力京杭大运河2022年和2023年实现百年来连续2次全线水流贯通。


三是防洪排涝效益充分发挥。东线一期工程增强了相关河道的防洪排涝功能,打通了部分防洪通道,提高了沿线地区的防洪排涝能力。2021年黄河严重秋汛期间,八里湾泵站、济平干渠、穿黄出湖闸等累计泄洪3.07亿立方米,有效缓解了东平湖防洪压力;2013年以来,江苏省南水北调新建泵站累计抽排涝水4.45亿立方米。东线一期工程在洪涝灾害防御中发挥了重要保障作用。


四是南北经济循环进一步畅通。东线一期工程打通了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堵点,解决了受水区水资源短缺的痛点,将南方地区的水资源优势转化为北方地区的经济优势。工程显著改善了京杭大运河的航运条件,江苏山东境内新增通航里程80公里,连通了南四湖和东平湖,多条航道通航条件得到改善,航运效益显著。山东济宁段航道实现了内河航运通江达海,江苏运河货运量明显提升,金宝航道由2013年的年均200万吨增至最大年份400万吨,徐洪河线由年均100万吨提升至250万吨。


五是工程文化科普作用更加凸显。东线一期工程使大运河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2014年6月,京杭大运河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东线一期工程与文化融合持续推进,沿线建成江都水利枢纽等一批水利风景区,韩庄运河台儿庄段等河段被评为美丽幸福示范河湖。同时,依托沿线枢纽工程建成东线江苏水情教育基地等多个国情水情教育基地,年均开展水情教育1000多批次,受众达5万多人次。


当前,水利部正按照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有关部署,推动南水北调东线二期工程前期工作,下一步将在确保东线一期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的同时,加快完善体制机制,不断扩大工程综合效益,进一步提升受水区供水安全保障水平,切实把东线工程建设成为优化水资源配置、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畅通南北经济循环的生命线。


专栏:行业新闻
作者: 中国水利
原文链接: 阅读原文
上一页:水利部印发《水利工程生产安全重大事故隐患清单指南(2023年版)》
下一页:潮州:11月15日起,建设单位应有3名以上注册造价工程师!建设单位对项目全过程造价负责